肥胖不仅是外表问题,更是威胁健康的隐形杀手。随着现代生活方式改变,肥胖已成为全球性健康挑战。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超重和肥胖人口比例逐年攀升,由此引发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也随之同步激增。如何科学应对肥胖?“健康素养 绿城风尚”健康科普专家梁行进行了详细解读。
顶端新闻记者 李佳 文/图
肥胖是潜伏的“代谢炸弹”
“肥胖的本质是体内脂肪异常堆积,这种堆积不仅仅会影响外貌,还会破坏人体代谢平衡,成为多种疾病的温床。”梁行指出,脂肪组织并非惰性储能物质,它会分泌炎症因子和激素,干扰胰岛素敏感性,直接导致代谢综合征。
那么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研究表明,肥胖人群的冠心病发病率是正常体重者的2-3倍,脑卒中风险增加62%。梁行进一步解释:“脂肪在腹腔内脏的沉积尤为危险,这类‘腹型肥胖’会压迫血管和器官,加速动脉硬化和器官功能衰退。”此外,肥胖还与13种癌症密切相关,包括乳腺癌、结直肠癌等。
科学判断肥胖:从数据到体征需建立三重“防线”
对于普通人如何判断肥胖,梁行建议采用多维度指标,即BMI、腰围、体脂率。
体质指数(BMI)是基础筛查工具,计算公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BMI≥28属于肥胖,但需结合腰围和体脂率综合判断。
他特别强调腹型肥胖的危害:“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或腰臀比男性>0.9、女性>0.85,即可判定为腹型肥胖,这类人群即使BMI未超标,仍需警惕代谢风险。”
对于精准评估,梁行推荐医疗机构的人体成分分析仪:“它能区分肌肉、脂肪和水分比例,帮助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
科学减重需饮食、运动、医学干预三管齐下“减重的核心是创造热量缺口,但必须建立在营养均衡的基础上。”梁行介绍:“每日饮食中,蔬菜应占餐盘1/2,蛋白质占1/4,全谷物占1/4。避免油炸食品和含糖饮料,用蒸煮替代爆炒。”
针对运动误区,他纠正道:“单纯有氧运动易反弹,需搭配抗阻训练。每周150分钟中强度有氧(如快走、游泳)加2次力量训练,才能提升基础代谢率。”
对于中重度肥胖者,他表示可以通过医学干预手段进行:“中医针灸可调节脾胃功能,减少饥饿感;西医药物如GLP-1受体激动剂能有效控制食欲。但所有治疗都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滥用减肥药。”“减重不是短期冲刺,而是终身健康管理。”梁行提醒。面对肥胖危机,公众需摒弃极端节食、偏方减肥等误区,以科学态度践行“管住嘴、迈开腿”六字箴言。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健康体魄的重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