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同志体重管理得不太好。”
最近这些天,
国家卫健委发起的“体重管理年”行动,
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我们常说
“三月不减肥,四月徒伤悲”,
那么普通市民应该如何“响应国家号召”,
中医可以帮我们做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控制体重?
3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表示,“有些同志体重管理得不太好,腰围大了,体重也超了,有的还患上了慢性病,需要专业医生和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
国家卫生健康委面向公众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也指出,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
体重异常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甚至一部分的癌症也和体重异常有一定的关联。肥胖给全社会和每一个人自己带来的健康压力都不容小觑。
春天控制体重,很重要!
“三月不减肥,四月徒伤悲”。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自然界阳气升发,草木萌动,人体亦顺应天地之气,新陈代谢逐渐加快,气血运行趋于旺盛。此时,正是进行体重管理的黄金时节。
中医认为,春季属木,与肝相应,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肝气疏泄得当,则脾胃运化功能得以增强,水谷精微得以正常输布,痰湿不易积聚,体重自然易于控制。反之,若肝气郁结,则易导致气滞血瘀,脾胃运化失调,水湿内停,进而引发肥胖。
中医如何帮我们减重?
中医认为,肥胖并非单纯的体重超标问题,而是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痰湿内蕴等密切相关。因此,中医体重管理不仅关注体重的减轻,更注重从整体上调理体质,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健康减重、标本兼治的效果。
中医体重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使患者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即阴阳平衡、气血调和、脏腑功能协调。通过综合运用中医内服外用、饮食运动等方法,不仅帮助患者减轻体重,还能改善体质,提升整体健康水平,实现真正的“健康减重”。
春天减重,要注意什么?
01
怎么吃?
春季饮食应当以温阳健脾,疏肝理气为核心,避免寒凉食物。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适合大部分体质人群的食谱,还有两款养生茶饮:
减重食谱推荐
早餐
鸡蛋、红薯、玉米、山药、牛奶等,约300kcal。
午餐
糙米饭、鸡肉、鱼虾、豆腐、西兰花、菠菜等,约400kcal。
晚餐
水煮虾、鱼肉、鸡肉、菠菜、芹菜、番茄等,约300kcal。
加餐
苹果、橙子、坚果、无糖酸奶等,约200kcal。
全天总热量约1200kcal,适合各种体质人群
减脂茶推荐
01
陈皮茯苓山楂茶
材料:陈皮、茯苓、葛根、焦山楂、肉桂。
做法:上述药材加水煮开代茶饮。
功效:适合痰湿、阳虚体质。
02
决明子陈皮菊花茶
材料:决明子、陈皮、茯苓、枸杞、菊花。
做法:上述药材加水煮开代茶饮。
功效:适合肝郁、湿热体质。
02
怎么运动?
春季减重重点是“动静结合”,要结合个人体质特点,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运动建议选择户外运动,选择温和、舒缓的运动方式。
推荐运动方案
快走或者慢跑30分钟,配合八段锦等中医功法。
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帮助燃烧脂肪。
中医传统功法:如八段锦、五禽戏、导引等,调理气血,增强体质。
抗阻训练:结合心率强度测评,分阶段进行中等强度训练。
运动频率:每周至少3-5次,每次30-60分钟。
03
怎么自控?
很多人对减肥的概念了解得并不少,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中医减重强调加强患者中医体重管理的认知与理解,结合患者自身状况进行心理状态调整,从而做出行为改变。
正念饮食:通过正念饮食训练,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
行为认知干预:通过同伴监督、线上打卡、健康讲座等形式,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心理支持:通过精神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避免情绪性进食。
这些误区不要搞错!
有些人觉得,中医药减肥太慢,或者效果不明显。
目前循证医学已经证实,中医药减重确有疗效,谢长才教授团队从事中医药减重20多年,运用针灸、中医减重体质膳食模式、中西医运动结合的方法,让无数肥胖人群获益。
但是任何减重方案都会存在反弹的可能,要避免反弹,需要做到这三件事:认真对待、平常心看待、相信医生。做好这三件事,减重总有一天会成功。
也有些人认为中医药减肥是靠“泻”,就是给人吃泻药。
在中医看来,肥胖并非仅仅是脂肪堆积那么简单,而是身体机能失调的一种外在表现。中医减重核心在于温阳健脾,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阳若能健运,身体的基础代谢自然就会提升,就好比给身体的“发动机”加了温,让它运转得更加顺畅有力。
通过温阳健脾的方式,增强身体的正气,让身体在减重的同时,依然保持着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状态,真正实现“减肥不伤气,减脂不伤正”,让身体在健康的状态下恢复到理想的体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