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传统客家菜
白切鸡
制作方法:主料选1.5公斤左右的农家鸡,宰杀后放进铁锅,用水煮熟捞起稍晾干,将鸡用刀切开,按四点金式摆放盘面。以酱油,鱼露蘸着吃。
特点:鲜甜可口,是客家第一名菜。
盐焗鸡
制作方法:选1.5斤左右的农家鸡,宰杀后用草湿纸包裹,埋进装有很多热烫粗盐内的大铁锅里焗熟。
特点:咸、香、韧,是送酒的好菜。
香菇鸡
制作方法:选1.5斤左右的农家鸡,宰杀后用刀切成碎块,配上香菇、酱油、盐,用大铁锅先炒后焖熟再添一点生粉和合后即可食用。
特点:咸香适口。
药根鸡
制作方法:药根鸡一般用二十余种中草药根汇聚一锅,猛火炒至药根变黑,而后将药根放进煲里,文火慢熬成汤。最后把药汤倒入预先烹饪的家鸡煲中,慢火熬约一个钟头,放入少许食盐即可食用。若是加上少量客家娘酒,味道亦十分独特,娘酒的清香混合家养土鸡的嫩滑,
特点:鲜美可口,不一般的美味涌上舌尖,也是滋补佳品。
姜酒鸡
制作方法:选用2斤左右的农家鸡,宰杀后切块,生姜去皮切成丝,放热过内炒成赤焦状,放入鸡肉再炒,然后放入客家娘酒煮,煮开后盛起即可食用。
特点:客家腐女坐月子专用食品,具有祛淤滋补身子的作用。
板栗鸡
制作方法:板栗去皮壳洗干净,把板栗家鸡一起放进煲里,加入适量清水,煲熬15分钟左右,加入少量食盐等调味品,最后再煲约5分钟即可食用。
特点:甜、香、清、补,营养丰富。
蜂蜜鸡
制作方法:选用1.5斤左右农家鸡,宰杀后切小块,装在瓷制具内加上冬蜂蜜和少许清水搅匀,盖上内外盖清炖。
特点:蜜味清香、甜而不腻、香滑可口、清心润肺。
艾粄包鸡
制作方法:将糯米和艾叶混在一起碾成粉,制作成粄后将全鸡肉包裹放在碗里架起锅蒸2至3小时后即可食用。
特点:口味清香,补而不燥。
全猪煲
制作方法:全猪煲地方特色浓厚,主要取整猪各部位的肉和内脏,加上客家咸菜煲透,味道极佳。
三及第汤
制作方法:选用猪瘦肉、猪肝、粉肠为主料,加上食盐和清水煮汤或配以嫩艾等草药煮汤即可食用。
特点:鲜甜可口、益神清心。
炒猪肠血
制作方法:选用上好的猪肠、猪血,猪肠配以生盐反复搓揉洗净,用开水浮起,切段与猪血一块混炒,火候一到再放上生粉水混合起锅即可。
羊肉酒
制作方法:以山羊为主料,配以名贵药材、客家娘酒等焖制而成,具有温补暖胃之功效。
酿豆腐
制作方法:将豆腐切成小方块,瘦肉、虾仁配以酱油、食盐等调味品,混合一起捶打成肉馅,然后将肉馅嵌入豆腐内,用锅蒸熟,焖烩而成。
苦笋煲
制作方法:主料取山上野生苦笋,配以猪脚腕肉或三层肉、客家酸咸菜,一起焖煲。
酸菜炒蕨
制作方法:将新鲜蕨菜经“清”、“煮”、“撕”、“泡”等几道“工序”,然后把蕨菜和酸菜配以油、盐、酒糟、姜等作调料炒熟即可。
白切肉
制作方法:取猪脚腕肉,加配料煮熟后冷冻,刀切后即可食用。
特点:味醇、双扣、肥而不腻。
梅菜扣肉
制作方法:将五花肉上汤锅煮透,加老抽、油炸上色,再切成肉片。之后加葱、姜等调料炒片刻,再下汤用小火焖烂。五花肉盛入碗里,上铺梅菜段,倒入原汤蒸透即可。
特点:肉烂味香,吃起来咸中略带甜味,肥而不腻。
粉尘鸭
制作方法:以2-2.5斤的鸭子为原料,先把 宰好鸭子煮熟,后切成 小块放进小煲里,加适量酸醋、子姜(嫩生 姜)、粉陈(一种青草) 等配料,然后手执小煲连续抛拌,待有香味溢出时最佳。
炒田螺
制作方法:将田螺与一种叫紫苏的芳香草同炒一镬,便会产生一种香中有辣,辣中带甜的怪味。炒时,还可放上辣椒、葱或蒜、豆豉、盐等调味料品,使其味道更佳。
双丸汤
制作方法:1. 双丸汤最好的辅料是白萝卜和生菜、茼蒿,可跟据个人喜爱选择辅料。
2.将备好的白萝卜、马蹄、玉米段汤料先煮滚再将牛肉丸、牛筋丸一同放入锅中,滚煮十几分钟即可开锅。
3.开锅后加入盐、味精、蒜头油、芹菜粒等即可。
大埔客家美食数不胜数,如捶肉丸、五香狗肉、清蒸鳗鱼、清蒸鲩鱼、石皮炖鸡等都是大埔传统美食,不胜枚举。
以上内容来自于《大埔传统客家美食·特产》一书
大埔传统风味小吃
算盘子(中华名小吃)
制作方法:
1、芋头蒸25分钟左右至熟, 趁热与木薯粉混合压成泥;
2、把揉好的粉团搓成一粒小圆球,用拇指和食指压成算盘子形状;
3、煮好开水(倒一点点油在水里),放入算盘子,待浮起即已熟,捞起备用。
4、热油加入配料炒香,加入算盘子和味料,炒匀即可。
特点:其味香滑,鲜美可口。
鸭双羹(中华名小吃)
制作方法:
其制法是先把生粉炒熟,再将红糖加适量的水煮稠,用粗纱布过滤,除净杂质,放回锅里,撒上生姜及陈皮碎末,加上适量的油。待煮沸时,一边把炒熟的生粉用细筛均匀地筛选进稠糖上,一边缓慢地注入油料,并不停地搅拌,直至羹呈黑褐色,光亮润泽,香气喷发时便成。
特点:味香甜松脆。
珍珠粄(中华名小吃)制作方法:
将粘米以冷水浸几小时后,捞起滴干后磨成粉,然后用开水拌和,反复揉搓至适度后拧成团,即以特制的“千孔粄擦”架在锅上,将粄团压在粄擦上用力来回磨擦,便可擦出每条1-2寸的粄条掉在锅中,待粄熟浮面时捞起,置冷水中浸泡,冷却后再捞起晾干即可备用。食用前,煮或炒均可,配上肉碎、葱花、胡椒粉等佐料,味美有加。
煎豆干(中华名小吃)制作方法:
选用上好干豆腐,用平底热锅反复用油煎透即可,蘸上酸醋、辣酱食用,味道极佳。
成品特点:营养价值高,爽口清香。
粟米烙饼(中华名小吃)制作方法:
①配料切成丁状;②起锅炒香葱料,例入粟米,配料再调入味精、胡椒粉、盐、鸡汁炒均即成馅料;③把淀粉、生粉用开水拌成面皮,分12份压成小圆状;④面皮加入馅料包成圆饼煎至两面金黄色即可。
特点:皮香肉滑、粟味香甜。
发粄炆花肉(中华名小吃)制作方法:
①把发粄、五花肉切片;②生煻用少许水煮成糖水;③煎锅烧热,下油分别将发粄、五花肉双面煎成金黄色;④起锅把发粄、五花肉、糖水下锅焗成干汁,装盘即可。
忆子粄(中华名小吃)制作方法:
①制馅料:把瘦肉、豆干、蒜白、香菇切料,起锅爆香蒜白、香菇,下全部料,加入胡椒粉、鱼露、鸡精调味焗至熟透;②糯米粉加适量开水揉搓至软韧粘结,分成小团撒上点生粉,压成粄皮;③把馅料放入粄皮里,做成圆方立体形,用干净的叶子涂上油包好,入蒸柜,猛火蒸熟即可。
特点:味香爽口,皮韧肉滑。
粟粄(中华名小吃)制作方法:
①红糖加适量水煮成糖水;
②粟米粉放入盆中加入糖水,揉合成粄状分小份;
③把小份粄团放入木制粄印中,压成带花状粟粄,入柜蒸熟。
特点:香甜、健脾胃、消吃。
笋粄(中华名小吃)制作方法:
其制作包括粄皮和内馅两部分。粄皮以薯粉为原料,用开水拌和揉搓,配以适量煮熟的芋或甘薯,制成薄度小圆形粄块;内馅则以半肥瘦猪肉及竹笋(冬笋为好)为主,分别切碎,再配上虾米、鱿鱼丝、香菇、胡椒粉、盐等。然后用粄皮裹住肉馅,捏稳封口成半月形,放进开水锅中煮至粄块浮起即熟,便可加上佐料食用。
特点:形似半月形,摆象一朵花,既可观,又可口,是传统食品,是本地最有代表性的小食,地方特点最浓厚.
薄饼(中华名小吃)制作方法:
①制作薄饼皮。在圆形木盆里把上等面粉加上少许盐水,和好,每次面粉用量1至2公斤为宜。揉搓至软韧粘结后,和水,抓起,适度地拍合,发出“嘭嘭嘭”的响声。如此反反复复进行百十次,让饼皮粘柔、软韧。然后抓起一团,快速地涂擦在生有熊熊炉火的专用平底铁镬上,形成一块块圆形薄饼皮,饼皮薄如纸,透明晶亮。
②制作馅料。馅料一般以花肉、鱿鱼、香菇、虾仁等为主料。将料切好、配好后,选用适量食油下镬,加上蒜白,用鱼露调香后,将以上混合在一起的主料放入泥锅内炆至熟透。豆干切丝,入锅烩好。吃时豆芽菜入沸水过熟。
特点:百侯薄饼皮韧馅香,晶莹剔透,口感柔软滑润,味美而不腻,回味无穷。
八宝珍饭
制作方法:
选料应选洁纯黄色的橘子皮、瓜片、三层均匀的花肉。焖糯米粄珍时应撑握好火候,使饭粒完好、不烂、熟透。待凉后,用糯米相等量的白糖拌匀。用生油把三层花肉炸至微赤,垫在碗底铺上切碎的橘子皮、瓜片等配料,再装满糯米粄,用中火蒸至二小时。这样饭珍制成了,味道清甜、甘香、可口,使人回味无穷、难以忘怀。
手工面
制作方法:
① 将面粉、水调制成水调面团,饧30分钟左右备用。
②取一块面团,用手揉均匀,然后平放于案板上,光面向下,用擀杖向四周用力擀开成片状。
③待面块擀制到一定的程度时,将擀杖卷入其中,用面紧紧包裹在内,并用手反复向外推卷。如此几次后,将其展开,撒上适量的扑面,从另一个方向把擀杖卷入其中,进行推卷操作,然后在展开,撒扑面。以此类推,直至将面团擀成薄片为止。④将擀好的面片用刀切成细条状的面条,下入沸水锅中煮3分钟左右即好。
腌面材料制作:
①要挑上好的三层肉,然后把皮和肥肉分开,把三层肉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②把切好的小块肉放进绞肉机里,绞碎。
③弄一些葱头,把它剁碎,最好加一些蒜头,比较香。
④起锅以后,把事先准备好的猪油放到锅里炸。这些弄好以后就准备起锅。
⑤猪油炸好以后(一定要用猪油,比较香),把葱头和蒜蓉放进去。
萝卜丸
制作方法:用粘米磨成粉,用擦成丝条状熟萝卡和水混揉粘合,用粄托盘放在铁锅内蒸熟,晾干切开食用,具有爽口,香、脆特点。白菜卷
制作方法:将猪肉洗净用绞肉机绞末,圆白菜叶洗净用沸水烫软后去菜梗摊平,葱头洗净切末,板肉洗净切5片,用沸水烫软码入烤盘;备用。将盐、胡椒粉、鸡蛋、猪肉末、砚粉、葱头末放在一起拌匀成馅,放入圆白菜的中间,卷成长方形卷,码入烤盘内的板肉片上,倒入柠檬汁与用鸡汤、牛奶,玉米粉调匀的糊汁,放进烤箱烤熟。起菜时每份一片板肉、两只圆白菜卷,浇上原汁即可。炸豆角
制作方法:
将白豆干切成三角形放在油锅里炸透,蘸配料食用。
发粄:制作方法:在米粉浆中掺一些用酒糟做成的“酵种”(今人用小苏打粉),充分发酵后倒入小陶钵中蒸熟,蒸熟后的“发粄”从碗面隆起来,像一座尖顶的小山峰,且出现裂缝,客家人称之为“笑”,喻为喜事降临的征兆,所以,发粄要“越笑越好”。
煎荞粄
制作方法:①将荞头切碎、豆干切短丝加花肉碎下锅炆香铲起;②用汤盒将炒香主料、鸡蛋茨粉及味料加水调成糊状;③用煎锅、滩开、煎至金黄色饼状切块上盘造型。
菜丝粄
制作方法:一是用粘、糯米按3:1比例,磨成粉,加进少许盐和适量的水,用力揉搓至软韧粘结,分别揉成小团,撒上适量的生粉,用手捏成薄皮。二是制作里面的馅。以菜丝、瘦肉、木耳、虾米、香菇等为原料,再加适量的油、味精和盐。将配料和菜丝在锅里稍炒一下,然后把馅料包进粄皮里,柔成包子状,垫上柚子叶,放粄架锅里蒸熟。
特点:其味道香、滑、甘,鲜美可口。
甜粄
制作方法:将糯米浸泡,用石臼捶打,用粄筛过筛成粉和上糖上揉合,用粄托盘擦上油层,然后放锅内蒸熟,晾干后用刀分割若干块食用,也可在锅内放上一些猪油、花生油,双面煎软,然后吃用,有软韧、甜香适口等特点。叶子粄
制作方法:用搽以猪油的竹叶包裹糯米粉配制豆沙(或甜或咸)揉合而成,蒸熟剥叶食用,竹叶、糯米、豆沙、熟油、砂糖、五香俱全,耐人寻味。绿豆粄
制作方法:其主要原料为绿豆、糯米、红糖 ,再加上适量的桔饼、枣肉、龙眼肉、瓜片等为佐料。其制作方法大至与忆子粄相同;以糯米粉作粄皮,以豆沙及佐料作馅,包进粄皮里,用干净的蕉叶扎成长方形搽上食油包好,放在蒸笼里猛火蒸熟则成。吃时清甜香鲜,色香味俱全,故有“沙里淘金”之称。据实验测定,内含丰富的维生素、果糖、鞣质等营养成份。
菜汁包
制作方法:①把选好的青菜、绞成汁放好;②选用上肉、用香菇、蒜头糄香,待用; ③取出面粉、用水搓好、放下少许泡打粉、搓成团、发酵;④面团分好、把炒香的肉捏做成一馅、包好; ⑤上笼蒸6—10分钟即可; ⑥菜汁包具有营养成份的综合搭配。把面、肉、青菜合在一起,吃起来菜香的特色,尤其是小孩增添了青菜的营养。
芋丝粄
制作方法:
①芋头去皮、洗净、擦成丝,放在大碗内,再将蛋打散加入。②加入所有调味料拌匀,锅内放5杯油烧热,再用手将芋丝捏一小部分按扁,放入炸酥。③捞出放凉即可食用。人丁粄
制作方法:主要以粘米与糯米混合粉,加上过滤后的红糖水或开水搅拌,洒上少许食用红色素,揉搓至软韧粘结后,捏成小团,用手掌滚成圆柱条,长约15公分左右,放在蒸笼中猛火蒸透即可。
勺菜粄:
制作方法:首先将勺菜洗干净,切碎,再用开水煮一下捞出;然后将肉碎爆香加入勺菜和盐调料拌成,揉成团,再锅里放少许油,煎成两面熟后切成小快上盘。豆粄
制作方法:用上等的茨粉做成包皮,其皮制得很韧,碾得极薄,有透明感,通过皮可以看到果面的豆馅,馅子是用优质的赤豆做原料。制作时,选把赤豆浸透煲烂,然后加入香菇,鱿鱼、肉碎等配料和香料,再用碾好的皮,包成一条条形如元宝状,再放在蒸笼里蒸熟,后放进油桶浸着,桶底用木炭火加热,保持恒温,以达到热、香、肥、清、爽,是小食中佳品,亦是下酒的上等好料。
糊塘粄
原料:粘米、丙药、盐、水等。
制作:把粘米和水一点点放进石磨磨成米浆,把丙药和食盐放入米浆内,倒进用砂锂皮制成的粄备盘中不停地搅拌成浆糊状,再热锅中蒸熟。
特点:软、韧、清、香、滑。蘸上酸辣酱、鱼露食用,口感更好。印子粄
制作方法:将粘、糯米按3比1配比,用石臼捶成粉末过筛,用糖水揉合湿粉状,再用菱形粄模制作,然后放在粄撩上蒸熟,是客家人办喜事专用粄类。仙人粄
制作方法:选用上好的仙人草熬成水,过滤再煮,加入定量薯粉搅拌而成。凉后凝成黑金色透明状,配上蜂蜜或红、白糖即可食用,有消暑降温功效。
薯粉粄
主料:木薯粉。配料:香菇、肉丝、花生仁、虾仁、胡椒粉。
制作:将木薯粉末以每公斤配置500ml沸水,反复搓揉成团。然后将粉团分成小团,捏成古钱状,用枋棰制成小饼等状,最后将制成的薯粉粄置于沸水中,煮至浮在水面后捞起再配上肉丝、香菇、花生仁、虾仁等佐料,拌匀后便可食用。另一吃法将薯粉粄置于油锅里煎熟食用。酢叶粄
制作方法:将糯米浸泡,取野生植物酢叶,用开水煮熟捞起,挤水成团,然后用石臼捶打揉全,分成小团,用手挤压拍掌成椭圆状,放在粄撩上,蒸熟便可吃用,有滋补功效,客家妹子出嫁后怀孕二、三个月,亲生母亲就要制作酢叶粄去看望女儿,酢叶有补钙功能,小孩子的骨骼特壮,还有以兆生产顺利之意传说。
鸭嬷溜
材料:糯米粉、花生仁、芝麻、白糖。
制作方法:把糯米粉用开水揉成粄状,将炒花生仁及炒芝麻粒捣碎拌和白砂糖填入粄内制成一个个小鸭蛋状丸子,然后把煮成的桔皮糖水,配以煮熟丸子即可食用。特点:香、滑、甜、韧。功能:补中益气,养颜。
糯米白粽子
制作方法:选用糯米,虾仁、木耳、麦豆在铁锅内混合,然后用陶缸盛起,用叶子包捆,放在热锅内蒸煮熟透即可,清香适口。
糯米灰水粽
制作方法:选用糯米,配上灰水浸透,起水后用叶子包捆,放在热锅内蒸熟即可,消食香口。糯米糍粑
制作方法:将糯米用水浸泡,然后,用蒸笼蒸熟,将熟透饭珍倒进石 捶打,用手挤压,分成小团,配上有芝麻、花生仁、红、白糖水,即可食用,具有韧、香、甜的特点。是客家人办喜事专用食品。白米豆羹
制作方法:先将白米豆煮熟待用,煲好糖水与白米豆、生粉、油混合,一起煮成豆羹。特点:豆味特浓,又香又糯。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